自從去年10月份平涼中心城區(qū)路側臨時停車收費以來,“停車該不該繳費”這一話題便成了平涼市的熱門話題,其中褒貶不一,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發(fā)表不同意見。今天,小編從道路停車收費到底給群眾帶來哪些改變入手,帶大家直觀感受一下城區(qū)大街小巷的那些變化。
記得曾經去新城區(qū)綠地廣場、世紀花園周邊購物、吃飯,想找個停車位至少繞著新區(qū)轉三圈,而且還不一定能找到;有時圖方便在人行道上停車后還會被交警貼罰單,“一碗面瞬間漲到一百”這樣的事情,想必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?,F在,隨時開車去都有車位可停車,方便多了;和那里的餐飲店老板交流,老板們大多反映吃飯的人變多了。
世紀花園B3區(qū)舊貌
世紀花園B3區(qū)新貌
還記得2020年以前的虹光路、工貿巷嗎?人頭攢動、垃圾遍地、開車難行!現在去,你會發(fā)現那里已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——馬路寬了、干凈了,車好停了,占道經營不見了。這些變化都得益于今年的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惠民工程和“智慧停車”項目,重鋪了道路,改造了污水,安裝了路燈,設置了交通標志,劃設了收費車位!原來大家一提起就頭疼的虹光路、工貿巷,如今成了城市精細管理的樣板!
虹光路舊貌
工貿巷舊貌
虹光路新貌
工貿巷新貌
還有新民南路,這條短短不到五百米的道路,以前兩邊都是商販擺攤,占去半個路面,三輪車、摩托車隨意穿行,開車走新民南路膽顫心驚,就拍刮了、碰了,走路更是危險,因為人行道被占用,行人必須走在路中間,群眾網上投訴多、意見大的?,F在你再去新民南路看一看,停車和攤位擺放規(guī)范了,道路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了——新油的路面,新劃的標線,攤位整齊地擺在道沿上,車輛有序地停在車位上…這些變化來自于新民南路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街區(qū)的創(chuàng)建,是公安、執(zhí)法、工商等部門的聯合執(zhí)法的成果。
新民南路舊貌
新民南路新貌
城區(qū)原來的“腸梗阻”如南門北路,也發(fā)生了很多變化。漫步在街頭,細心的你就會發(fā)現:南門北路亂停車的少了,以往堵塞的道路現在暢通了,以往駕駛員為了開車通過亂按喇叭、噪音擾民,現在也明顯減少了…這些是人們直觀感受到的,還有些看不見的習慣也在悄然地發(fā)生著改變。
南門北路新貌
南門北路舊貌
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出行方式的改變。以前人們習慣于自己駕車出行,無論路程遠近、無論天氣好壞,導致路面車流量大,高峰期一個紅綠燈路口得等近十分鐘才能通過,再加上車位緊張,走哪停車都困難,為了爭一個車位,駕駛員常常發(fā)生口角,駕車難免伴隨著無奈、抱怨和生氣。如今停車收費了,沒有必要帶車出行的情況下,人們選擇了走著上班或者乘坐公交、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工具,既鍛煉了身體,又省下了堵在路上的時間和駕車帶來的各項費用。選擇低碳出行的人多了,上下班交通擁堵也得到了緩解。同樣間接改變的還有住宅小區(qū)院內、地下車庫車位使用率的大幅提升,路面的常年停放的“僵尸車”也不見了,大大緩解了路面的停車壓力。
隨著停車收費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有益變化,人們對待這一項目的態(tài)度也在發(fā)生著變化,去年收費剛推開的一段時間,網上負面輿論鋪天蓋地,甚至有人評論“寧可開二百萬的車,也不交兩元停車費”,今年以來,常刷抖音、快手和瀏覽今日頭條的朋友發(fā)現,對停車收費理性看待和點贊的人增多了。
走在街頭,你會看見穿一身藍的“惠民停車”收費員,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四、五十歲,每天工作十個小時,冬天冷、夏天熱,還會遭到個別人的謾罵,但是他們都很愛崗敬業(yè),很珍惜這份工作,他們中間還有夫妻二人同是收費員的。據了解,目前城區(qū)有收費員150人,未來將擴展至近二百人。小小兩塊錢,解決了這么多人的就業(yè)。
收費巡檢員正在上傳車輛信息
思路一變天地寬,能叫城市換新顏!小小兩塊錢,帶來的變化遠不止這些。這些變化來自于市區(qū)政府敢于擔當和正確決策,通過市政公共資源特許經營和價格杠桿的市場調節(jié),用無形的手調節(jié)人們規(guī)范停車意識的改變。城市精細化管理永遠在路上,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智慧停車項目、生態(tài)暢通工程在平涼落地生根、發(fā)揮作用,靜等“智慧停車”帶來的紅利。